
喝水也長肉,小心脾虛找上門
脾虛證是飲食不節、情志因素、勞逸失調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、不足的病證。
中醫講:"脾胃為後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"。要想氣血充沛,必須先將脾胃調理好才行,那些吃點就長贅肉、飽漲不適、便秘、畏冷等情況,只要氣血足了,這些症狀也都會逐漸的隨之消失。
那麼脾虛有哪些症狀呢?又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呢?
一、脾虛會引發水胖
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消化吸收。如果脾運化水液的功能正常,就可以防止濕、痰等病理產物的生成,減少多餘水液在體內滯留。
屬於脾虛無法正常“運化水液”,再加上每天大量飲水,引發了“水胖”。
這類患者的經絡、水道往往不通,汗門堵塞、小便較少,飲入大量的水會停留在體內,不能及時排出,中醫認為就是“水困脾陽,積濕不化”。
這也就是很多人說的“喝涼水都會長肉”的原因。脾虛濕盛的人理應先利水消腫,如果不利水反而再“加水”,自然越減越“肥”。
有意思的是,不僅虛胖是脾虛所致,“太瘦”也是由脾虛引發,即我們常說的“吃什麼都不長肉”。
如果脾失健運,就不能將胃中的食物充分轉化為營養物質供人體吸收,那自然是吃什麼都吃不胖。
二、脾虛症狀
脾虛只是導致肥胖的一個原因,應該仔細鑑別、對症調治。
對於自己的胖到底屬不屬於虛胖,又是否與脾虛有關,建議從以下4個特點加以辨認:
1.邊緣有齒痕
如果唇色淡白,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,舌苔白厚,看起來滑而濕潤,口淡口苦,這可能是脾虛導致的濕氣不化之症。
2.大便黏在馬桶上
脾虛之人如果貪吃生冷寒涼的食物,就會加劇寒濕困脾,水濕不能正常被帶走,就會導致大便軟而不成形,易黏著在馬桶上。
3.吃一點就撐
大多數人在悶熱的夏天或情緒低落的時候,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的狀況,可是脾虛的人往往在這些時候會表現得更為明顯,不但吃得不多,飯後還常有飽脹的感覺。
4.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
脾胃功能正常的人,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及時地轉輸至肺和腎,通過肺、腎的氣化功能化為汗和尿排出體外。
如果脾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,就可導致水液滯留,導致體重增加,下腳水腫。
★皮膚不清爽需長痘
★美容皮面不均,是五臟六腑,出現形成表徵,表現出來的,必自我健康知識。 月經證各種表現是警訊 閉經、痛經、停經、子宮出血、更年期、躁鬱症,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 腰酸背痛是身體的警訊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血壓高低者是警訊 是身體出現者,必自我先知,防病變未來知識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什麼是溫熱體 濕熱毒是重病源的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是保健康,保命長壽的守則。 蹲下去站不起來 起來很困難,是氣沒了,血沒了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氣虛血虛的 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憂鬱症是疾病原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 過敏性是身體的風證過高 過敏體質是健康退化的表徵
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
健康需知保健
- 婦女證狀,學習會員知識須知,健康美麗。
- 四季感冒、八種咳嗽,學習會員知識防感染。
(一般感冒有五種證型,咳嗽有八種證型,需學習知識防感染。)

三、脫水要先溫燥後去濕
脾虛與水濕關係密切,所以應結合具體症狀,給予燥濕、化濕、滲濕之品,以健脾祛濕。
常用的健脾理氣之品,多數是具有辛香味,且有發散、行氣之功的藥材,比如砂仁、陳皮等,
適當配合理氣藥材,如山藥、薏米、大棗、扁豆等,以益氣健脾,切不可濫用苦寒瀉下的藥材,否則會加重濕氣。
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下組方:
1.四君子湯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4味基本中草藥組成的古方劑。益氣健脾,適於脾虛諸證。
2.參苓白朮散
藥方是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山藥、蓮子、白扁豆、薏苡仁、砂仁、桔梗而成。健脾補氣,是治療脾虛濕盛證的常用方。
3.薏米蓮子粥
薏苡仁、蓮子肉、冰糖。
先煎薏苡仁,再放入蓮子肉,等粥成後加入冰糖食用。健脾祛濕,是很好的藥膳。
最後提醒大家
中醫認為脾胃是要養的。“五穀為養”,假如為了減肥而斷五穀,脾胃自然受損,所以節食減肥並不是明智之選。四、
四、脾虛之人不宜多吃的食物
1.蚌
蚌肉性寒,味甘咸,能滋陰、清熱,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,食之易傷脾胃陽氣。
2.山楂
能開胃消食,但有損害脾胃之弊,因此,脾虛之人勿食之,更忌多食常食之。
3.梨子
生梨性涼,脾虛切忌。因此,凡脾虛之人,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,切勿食用。
4.鴨肉
性涼之物。因此,脾虛之人,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。
5.甲魚
有涼血滋陰作用,屬於清補食品,滋膩之物,多食久食則有礙脾之運化功能,引起消化不良,食慾不振。尤其是脾胃素虛之人,應當忌食之,
6.牡蠣肉
性質微寒,味甘咸,雖有滋陰養血作用,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,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。
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、慢性腸炎、消化不良症、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。清•黃宮繡還說:“脾虛精滑者忌。”
7.螺螄
性寒,味甘,雖有清熱作用,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。
物理調理美容應用
營養食物知識傳播



全民健康知識傳播保健團體,
讓更多人了解健康,增加養生的知識。
加入全民學習會員聯盟知識健康、營養師、藥師、醫師、免費諮詢、調理健康福利

文章圖片等部分內容及素材,來源於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台,中醫師、藥師、醫生、營養師,"由於文字、圖片、漫畫整理編輯發佈",主要目的分享信息,供全民健康知識傳播,如果文字、圖片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問題,請原作者及時告知,我們將立即更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