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出汗有度,排濕祛寒
夏天人體能夠自然出汗,這樣有利於身體新陳代謝,提高免疫力。
出汗是一種有效的排毒的方式,人體每天分泌出大量代謝物,各種毒素隨之產生,體內毒素大量堆積,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不健康狀態。
多出汗可以排除體內的多餘毒素和水分,還有助於皮膚代謝,拒絕濕氣的煩惱。
虛則寒➔寒則濕➔濕則凝➔凝則瘀➔瘀則堵➔堵則瘤➔瘤則癌。
寒濕是人體萬病之源
在中醫看來,許多疾病都由寒引起。現代人無節制地熬夜、缺少體力活動、過分貪涼飲冷,都是引起寒邪入侵的重要因素。
而且,寒邪容易與濕邪和風邪結伴,形成風寒與寒濕。
一、寒的感覺是怎麼樣
寒的體質是感覺怕冷,怕吹空調,晚上睡覺感冷等。
當一個體虛的人,在平時不注意穿衣、晚上睡覺不蓋被子、經常吹空調、沖涼水澡,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。
二、濕氣的感覺怎麼樣
當身體寒氣越來越重時,身體慢慢更容易進入濕氣,一個身體濕氣重的人,就像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,感覺身體重與不舒服。
寒濕氣容易從5個主要通道進入我們的身體:
1.前胸的膻中穴
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,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、乳腺管道阻塞、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。
2.肩頸部的大椎穴
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,容易引起我們的“肩頸酸痛,肩周炎,頸椎病,頭暈頭痛,失眠多夢;
營業處
3.肚臍部位的神闕穴
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,容易存積在盆腔,特別是女性,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,就容易引起各種婦科病。
比如:婦科炎症,月經不調,經血不暢,痛經,血塊,子宮肌瘤,卵巢囊腫,不孕不育症等。
女性的子宮,卵巢若長期處在寒濕的環境中,身體就容易出現各種病變,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護好。
4.腰部的命門穴
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,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,腰膝酸軟,各種腎虛,性功能下降等症狀。
★皮膚不清爽需長痘
★美容皮面不均,是五臟六腑,出現形成表徵,表現出來的,必自我健康知識。 月經證各種表現是警訊 閉經、痛經、停經、子宮出血、更年期、躁鬱症,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 腰酸背痛是身體的警訊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血壓高低者是警訊 是身體出現者,必自我先知,防病變未來知識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什麼是溫熱體 濕熱毒是重病源的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是保健康,保命長壽的守則。 蹲下去站不起來 起來很困難,是氣沒了,血沒了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氣虛血虛的 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憂鬱症是疾病原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 過敏性是身體的風證過高 過敏體質是健康退化的表徵
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
健康需知保健
- 婦女證狀,學習會員知識須知,健康美麗。
- 四季感冒、八種咳嗽,學習會員知識防感染。
(一般感冒有五種證型,咳嗽有八種證型,需學習知識防感染。)

5.腳底的湧泉穴
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濕氣,容易引起漆關節酸痛,風濕關節炎等症狀。
寒濕體質是萬病之源,而體質虛弱的人,寒濕氣就更容易進入我們身體。
所以,當人體感覺疲勞時,可透過排寒濕和補充陽氣,及時恢復體力,不要讓身體器官在疲勞中變虛,從而導致寒氣進入體內。
為避免風寒,請大家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護住這五大穴位,胸、背、腰、腹、足底!
最簡單的方法
晚上泡腳,祛寒濕、補腎補血、通經絡。
腳是陰血的大本營,三條陰經都匯集於此
足少陰腎經、足太陰脾經、足厥陰肝經。
腎生血、肝藏血、脾統血。
三、晚上泡腳為什麼能補血
血虛、血淤導致手腳冰涼、舌質黯淡、臉上有斑、心臟發緊、憋悶、喘不過氣,晚上泡腳可以活血化淤。
泡腳還能疏通腎、肝、脾三條陰經,方法就是在熱水中放紅花。
四、泡腳的竅門
春天泡腳,開陽固脫;夏天泡腳,祛濕除熱;秋天泡腳,清腸潤肺;冬天泡腳,丹田暖和。
☀ 便秘
水中放鹽,可以消除疲勞,幫助睡眠。
☀ 腳臭
水中放醋,祛除腳臭、防治腳氣、促進血液循環、祛除風濕。
☀ 脾胃虛
水中放生薑、陳皮、薄荷,暖脾胃,祛濕邪。
☀ 痛經
水中放白芍、益母草、當歸。
痛經一般是體寒或氣滯血瘀引起,白芍除陰氣、祛腹痛、通順血脈;益母草去瘀生新,活血調經;
當歸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,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,改善手腳冰涼的問題。
☀ 風濕骨痛、怕冷怕涼
水中放乾薑,乾薑溫中散寒、回陽通脈。
☀ 糖尿病
水中放黃芪、透骨草、伸筋草、花椒。
花椒祛濕,黃芪補氣固表,透骨草可以幫助藥物透過皮膚深入肌體,發揮藥力。
五、泡腳五忌諱
☀ 忌剛吃飯或空腹後泡腳,應飯後半小時後。
☀ 忌水溫過高,應40-50度。
☀ 忌時間過長,應20分左右,微微出汗即可。
☀ 忌自作主張,亂放中藥。
☀ 經期或妊娠期婦女、有出血症狀的病人不可泡腳。
物理調理美容應用
營養食物知識傳播











全民健康知識傳播保健團體,
讓更多人了解健康,增加養生的知識。
加入全民學習會員聯盟知識健康、營養師、藥師、醫師、免費諮詢、調理健康福利

文章圖片等部分內容及素材,來源於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台,中醫師、藥師、醫生、營養師,"由於文字、圖片、漫畫整理編輯發佈",主要目的分享信息,供全民健康知識傳播,如果文字、圖片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問題,請原作者及時告知,我們將立即更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