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養胃要點
秋季涼爽乾燥,胃病易復發。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如果防護不當,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。那麼,秋季該如何養胃呢?
【保暖】 秋涼之後,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,及時添加衣服,夜晚睡覺應蓋好被子,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患。
【飲食】 “入食五穀雜糧,孰能無疾?” 飲食入口,首先影響的就是胃。胃黏膜血管豐富,具有對食品的儲存、消化和運送功能,所以飲食不調是引起胃病的重要因素。專家們指出,在胃病的諸多發病因素中,飲食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,這也是胃病與其他疾病不同的地方。
進食時應做到以下幾點:
① 以溫、軟、淡、素、鮮為宜,做到定時定量、少食多餐,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,從而防止胃酸侵蝕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。
② 不吃過冷、過燙、過硬、過辣、過黏的食物。
③ 細嚼慢嚥可以減少粗糙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。
④ 注意飲食衛生,杜絕外界微生物對胃黏膜的侵害。
⑤ 盡量吃較精細、易消化、富有營養的食物。
【靜養】 專家認為,任的情緒、心態與胃炎、消化道潰瘍的發生與發展密切相關,因此預防胃病要講究心理衛生,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,避免緊張、焦慮、惱怒等不良情緒對胃的刺激。同時應注意勞逸結合,防止過度疲勞而影響胃病的痊癒。
【加強體育鍛鍊】 有利於改善胃腸道血液循環,增強體質,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,減少發病的機會。
【避免藥物刺激】 臨床實踐證明,某些中西藥物的刺激可使潰瘍面擴大,病情加重。因此,應禁服強的松、地塞米松、阿司匹林、保泰松、消炎痛、防風、威靈仙等對胃黏膜有強烈刺激性的藥物,如因病需要服用這些藥物,應飯後服用。
處暑的特點
處暑以後,各地日平均氣溫較前明顯下降,一般情況下,由大暑節氣開始每五日只降溫0.5℃左右,而處暑後能降溫2℃左右。
因此處暑是氣溫從高向低變化比較明顯的一個轉折點。
此時雖然各地降雨量有所減少,但是受颱風影響,仍有可能出現暴雨天氣,且仍有炎熱之感。
處暑的養生
進入處暑時節,自然界陽氣轉衰、陰氣日長,萬物也由生長期進入收藏期。
故養生原則也應轉向斂神、降氣、潤燥、抑肺扶肝方面,以保持五障無偏的健康狀態。
在這農曆七月裡以脾胃病居多,而脾喜燥惡濕,若濕邪留滯,最易困脾。
所以此節氣養生的要點是消暑清熱,健脾袪濕。
應重視增強身體素質和精神調養,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。
處暑的飲食
飲食調節方面,要多喝開水、淡茶、果汁飲料、豆漿、牛奶等,做到量少而頻飲;
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以盡快排除人體疲勞時積存的代謝物;
不吃油膩食物,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,包括辣椒、生薑、花椒、蔥、桂皮及酒等;
宜食清熱安神之品,如銀耳、百合、蓮子、蜂蜜、黃魚、干貝、海帶、海蜇、芹菜、菠菜、糯米、芝麻、豆類及奶類;
宜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攝入量,多吃雞蛋、瘦肉、魚、乳製品和豆製品等。
處暑的起居
起居上宜早睡早起,以旺生氣,收神氣,避殺氣。
飲食上則宜增酸減辛,以助肝氣。
盡量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,並要早睡早起,提前進入“備戰”狀態,防止工作時犯睏。
午睡有利於化解困頓情緒,特別是老年人更要適當午休。
處暑的合適湯品
一、砂仁豆腐豬肝湯
中醫認為秋天五行屬金,金旺則木衰,所以入秋後須食酸補肝。
本品製作簡便,氣味清潤,具有健脾醒胃、補氣養肝之功效。
可防治肝脾不及氣滯腹脹等症,此時食用,洽合時宜。
二、紅白蘿蔔鮮魚湯
紅白蘿蔔鮮魚湯氣味清香、甜潤,具健脾、清補益氣的功效。
同時能輔助治療病後手術後體弱、脾胃氣虛、消化力弱,飲食欠佳,或脾失健運,水濕停聚者。
三、槐花豬腸湯
本品氣味甘中帶苦,具有益陰潤燥、清腸解毒之功效。
對口乾咽燥、大變燥結和痔瘡等熱病商因諸症有很好的治療作用,同時還可用作老人腎陰不足、婦人產後血虛的食療藥膳。
資料來源:
弘揚中華五千年養生文化、二十四節氣湯譜—萬里機構、得利書局出版
十大病症居家療法全書—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