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養胃要點
到了夏季,人體的免疫機能就處於一種比較衰弱的狀態,這與氣溫升高、食欲下降、營養物質攝取不足等有關。
而夏季高溫高濕,食物容易腐爛、變質,是細菌、真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的黃金季節,飲食起居稍有不慎,便會引發消化道、呼吸道的感染,所以要注意以下事項:
① 避免過度勞累,保持充足的睡眠。勞累會破壞機體免疫平衡,加重胃的負擔,容易引發胃炎。
② 不宜在空調環境中久呆,空調房中不是自然風,而且空氣汙濁,易使胃受涼,引發胃炎。
③ 胃病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、營養豐富的食物為主,多吃新鮮易消化的食物,少吃油膩、油炸、辛辣食物,除蔬菜水果外,可多吃山楂、食醋等酸的東西。
④ 切忌飲酒,因為酒是胃病復發最主要原因之一。
⑤ 防止病從口入,生吃蔬菜、漁或海鮮都會讓胃承受不住,因此夏季要少吃生食。
夏至的特點
天氣開始變得炎熱,並在夏日後的第三個庚日就進入伏天。
伏,是指隱伏起來,躲避盛暑的意思,亦表示陰氣受陽氣之所迫隱伏地下之意。
自夏至日至立秋後的三伏天,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段。
在南方因前兩個節氣均為雨量最多之時,現馬上炎熱起來。
上則烈日照射厲害,下因水分蒸發悶熱,這種氣溫是最難受的。
如民諺說「夏至狗,無處走」,意指連禽畜面對這氣溫亦走投無路了。
夏至的養生
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,養生要順應夏日陽盛於外的特點,注意保護陽氣,著眼於一個「長」字。
夏至既是最炎熱時節的開始,也是人體調補和治療宿疾的最佳時節之一,因為夏至是日是一年中陰陽交替的關鍵時刻。
此時,對冬季容易復發的慢性疾病,適當進行食療,能起到平衡陰陽、以溫勝寒的作用。
故中醫對此時的冬病夏治非常重視,這對於易感寒邪和陽虛患者尤為重要。
夏季要神清氣和,快樂歡暢,心胸寬闊,精神飽滿。
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,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,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,以利於氣機的通泄。
“心靜自然涼”這裡說的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。
夏至的飲食
飲食上宜食酸味以固表,多食鹽味以補心、不可過食熱性之物以免助熱,不可過食冷飲瓜果,以免損脾胃。
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,切不可大量飲用涼開水,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、淋浴。
飲食宜清淡,多時雜糧;不宜肥甘厚味、熱性的食物;冷食瓜果適可而止,以免損傷脾胃。
此外,夏至時節人體出汗多,鹽份損失大,若心肌缺鹽,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,故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咸味以補。
夏至的起居
宜晚睡早起,利用午休來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。
年老體弱者應早睡早起,盡量保持每天7小時的睡眠時間。
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運動,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、公園庭院等空氣清新的地方。
運動項目以散步、慢跑、太極拳、廣播操為好,不宜做過份劇烈的運動。
夏至的合適湯品
一、新潮三絲消暑湯
本品即以其中的一種竹筍乾為原料,配以傳統的冬瓜乾和粉葛乾精緻而成,氣味清潤鮮美,有很好的消暑解熱功效。
二、榖麥二芽雞胗湯
根據傳統中醫五臟配五行的理論,夏季,尤其是夏至,正是養脾健脾的好時節。
加上正值盛夏,人容易積食內滯、胃氣不和,所以,應適時對脾胃功能和消化系統加以療補。
本品氣味清香,具有健脾養胃、消食和中之功效,此時食之,正合時宜。
三、苦瓜黃豆煲排骨湯
本品是一款著名解暑清湯,它氣味清潤苦乾,具有清熱消暑、明目解毒之功效。
是民間治療感暑煩渴、暑癤、痱子、眼結膜症的一款常用藥膳。
資料來源:
弘揚中華五千年養生文化、二十四節氣湯譜—萬里機構、得利書局出版
十大病症居家療法全書—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
全民健康知識傳播保健團體,
讓更多人了解健康,增加養生的知識。
加入全民學習會員聯盟知識健康、營養師、藥師、醫師、免費諮詢、調理健康福利

文章圖片等部分內容及素材,來源於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台,中醫師、藥師、醫生、營養師,"由於文字、圖片、漫畫整理編輯發佈",主要目的分享信息,供全民健康知識傳播,如果文字、圖片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問題,請原作者及時告知,我們將立即更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