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養胃五原則
中醫認為,春季屬”木”,相對應於人體則屬”肝”。春季的”木”應欣欣向榮,如肝氣不舒、郁而不達、氣機不暢,可發生胃痛諸症。春天是胃病(包括胃、十二指腸潰瘍)、肝硬化等疾病伴消化道出血的高發季節。
有胃病的人在這個季節一定要格外注意以下事項,以預防胃病的發作:
① 保持愉快心情、樂觀,避免抑郁、焦慮、生氣等情緒及心理狀態。《內經》裡「怒則肝氣乘矣,悲則肺氣乘矣,恐則脾氣乘矣,优則心氣乘矣」,「怒則氣逆,甚則嘔血及飧瀉」等,講的就是因情志失調而引發胃病。
② 戒菸酒,忌食生冷肥甘及粗糙、過硬、過酸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飽失調、飲食不規律等不良習慣。
③ 慎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,如激素、阿司匹林、保泰松和一些抗凝藥等,過於苦寒的藥物如龍膽草、苦參、黃連等,也要慎用。
④ 勞逸結合,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⑤ 食療,經常用薏仁、山藥、大棗、茯苓、芡實等煮粥飲用,可以健脾補氣、強身健體。
清明的特點
清明,桃花初綻,楊柳泛青,是頗受人們重視的日子。是民間傳統祭奠祖先、追思先人的日子。
唐詩有云:「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」就中醫養生來說,清明更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節氣。
時至清明,大部分地區已轉暖,此時也正是冷暖空氣衝突劇烈的時候,易形成忽冷忽熱、時陰時晴的天氣。
有一種這樣的現象:清明時節下雨量少,則立秋後下雨量多;
清明下雨量多,則立秋後下雨量少。但總的來說是一個濕熱的氣候。
清明的養生
清明時節的日照與降雨量都明顯增多,氣溫的變化也較大,因而是高血壓、心腦血管疾患的易發期。
此時的養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,適當增加一些動作柔和、動中有靜的康體活動;
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,以免情緒激動;避免做負重性活動,以免引起屏氣導致血壓升高等。
飲食上則應定時定量,不暴飲暴食。宜多進食一些健脾胃、祛濕濁的食品,如淮山、芡實、扁豆、土茯苓以及龜、鱉等;
忌時發病的食物,如竹笋、毛笋、公雞等。
對於養生來說,清明時節基本上不會有寒流出現了,即使會出現幾天的倒春寒現象,但是氣溫的大趨勢是在升高的。
清明前後,比較顯著的氣候特點是多雨,天氣比較清涼,養生重點應該放在補腎、調節陰陽處亢等方面。
患有高血壓的人在進行養生時,應針對陰陽失調、本虛標實的病理,調和陰陽、扶助正氣。
清明的起居
現代醫學研究表明,外界的不良刺激,長時間的精神緊張、焦慮和煩躁等情緒波動,都可導致和加重高血壓病的症狀。
飲食調理方面
需定時定量,避免暴飲暴食。形體肥胖者需減少甜食,限制熱量攝入。
老年高血壓患者應特別強調低鹽飲食,在降低鹽的攝入量的同時,還應增加鉀的攝入,多食蔬菜、水果類食品。
清明的合適湯品
一、火炭母豬紅湯
清明時節,人體常有「春睏」加重和飲食積滯現象,此時服用本品,當有一定幫助。
它氣味清中帶苦,具有清熱利濕、清肺利咽之功效。
尤宜於濕困諸症,同時對消除積滯、腸熱便血及肛門灼痛有明顯效果。
二、枸杞子冬菇雞腳湯
以中藥枸杞子配冬菇煲雞腳,氣味醇和鮮美,具有養肝明目、強筋健骨、悅色養顏之功。
是濕困時節的家庭靓湯之一,且男女老少皆宜。
三、枸杞葉豬肝湯
本品氣味清潤,入口不膩,具有護肝、養血、明目之功效。
誠為春季家庭理想湯品;同時也可用於視力衰弱、夜盲等症的食療,值得推薦。
資料來源:
弘揚中華五千年養生文化、二十四節氣湯譜—萬里機構、得利書局出版
十大病症居家療法全書—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



全民健康知識傳播保健團體,
讓更多人了解健康,增加養生的知識。
加入全民學習會員聯盟知識健康、營養師、藥師、醫師、免費諮詢、調理健康福利

文章圖片等部分內容及素材,來源於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台,中醫師、藥師、醫生、營養師,"由於文字、圖片、漫畫整理編輯發佈",主要目的分享信息,供全民健康知識傳播,如果文字、圖片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問題,請原作者及時告知,我們將立即更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