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了高血壓,要一輩子吃藥嗎?
我們不需要再強調高血壓有多麼常見,誰周圍的親戚朋友找不出一個高血壓?
只要壽命足夠長,幾乎所有人都有可能得高血壓 。
先明確表示一下:基於最可靠的證據,高血壓幾乎都需要終身服藥。
什麼是高血壓?
簡單說,就是動脈因各種原因導致攣縮、管壁增厚、管腔狹窄、失去彈性、阻力變大。
正常的壓力不能讓血液正常通過,必須加大壓力,血壓就高起來了。
關鍵是,這些變化是質變,是不可逆的
為什麼要控制好高血壓?
簡單來說,降壓不是為了血壓本身,而是要避免更嚴重的問題。
如果血壓長期控制得不好,異常升高的血壓就會影響身體器官,尤其是心臟、大腦、腎臟、眼睛。
這些損害的結果,都會嚴重影響壽命和生活品質。
所以
• 高血壓需要降,否則你會面臨很多危險。
• 降壓效果不好時要及時就診,調整治療方案。
究竟需要將血壓降低到多少才最好?
對多數人來說是收縮壓140mm/Hg以下,舒張壓90mm/Hg以下。
對60歲以上,或者同時患腎病、冠心病等的患者,又有各自不同的降壓目標,具體遵從醫囑 。
怎麼控制高血壓?
除了老生常談的少吃鹽、減肥、多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,最重要的就是合理用藥。
現在幾乎所有針對高血壓的正規治療都基於藥物,都是瞄準「控制」而非「根治」。
很多人都知道,運動、減肥、戒煙、低鹽低脂飲食等良好的生活方式,對改善高血壓和預防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幫助。
★皮膚不清爽需長痘
★美容皮面不均,是五臟六腑,出現形成表徵,表現出來的,必自我健康知識。 月經證各種表現是警訊 閉經、痛經、停經、子宮出血、更年期、躁鬱症,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 腰酸背痛是身體的警訊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血壓高低者是警訊 是身體出現者,必自我先知,防病變未來知識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什麼是溫熱體 濕熱毒是重病源的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是保健康,保命長壽的守則。 蹲下去站不起來 起來很困難,是氣沒了,血沒了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氣虛血虛的 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憂鬱症是疾病原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 過敏性是身體的風證過高 過敏體質是健康退化的表徵
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
健康需知保健
- 婦女證狀,學習會員知識須知,健康美麗。
- 四季感冒、八種咳嗽,學習會員知識防感染。
(一般感冒有五種證型,咳嗽有八種證型,需學習知識防感染。)
於是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觀點,認為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,高血壓患者就可以避免吃藥了。
這種說法過於樂觀。
實際上,這些生活方式的效果遠沒有厲害到「治療」高血壓的程度。
對於這些措施,我們把效果彙集成表格來看
生活方式 | 措施 | 降壓效果(不可疊加) |
減肥 | 各種方式減肥至正常體重(BMI18.5~24) | 每減輕10kg,血壓降低5~20mm/Hg |
低鹽飲食 | 每天不超過6g食鹽(用專用勺來量取) | 2~8mm/Hg |
運動鍛鍊 | 有氧運動,如慢跑、疾走(每天至少30分鐘,每周至少5天) | 4~9mm/Hg |
也就是說,即便你做到了表格上的專案,完全綠色健康地生活,也只能讓早期、輕度的高血壓回歸正常。
換句話說,我們建議胖的病人減肥,建議高血壓患者不要吃太鹹,建議每個人多運動鍛煉,這對病情肯定是有好處的。
但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,這仍然不夠!
而且,假如不吃藥,帶著很高的血壓去運動鍛煉,也容易出現心腦血管急症。
控制高血壓,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藥物治療相互配合,缺一不可。
要一輩子吃藥嗎?是。
高血壓很難被治癒,但可以控制好。
既然是控制,那就沒有「療程」之說,而是持續邊治療、邊評估、再調整。
那些試圖通過簡單的方法,或者「幾個療程」,就宣稱能「根治高血壓」或「永不復發」,都是騙人的。
說到吃藥,太多數的高血壓患者因為擔心藥物的副作用,吃了一段時間,量血壓,看到血壓正常了,就不再吃了,或者過一段時間又吃。
事實上,比起血壓高,血壓波動才是最有害的。
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擅自停藥很容易會導致血壓劇烈波動,發生中風的危險高達血壓控制良好者的6.2倍!
對於高血壓病人所擔心的藥物副作用來說,其危害遠小於高血壓本身的危害,在醫生指導下長期服用完全沒有問題。
既然控制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,於是有的高血壓病人可能也會擔心另一個問題:
經常吃降壓藥會產生抗藥性,吃降壓藥的次數逐漸增多,降壓藥效果會不會大大下降?
其實,根據醫囑服用降壓藥不必擔心耐藥性,醫生會根據治療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。
對於大部分高血壓患者,終身服藥都是難免的。
但千萬別覺得灰心,長期規範的治療下,高血壓患者可以像普通人一樣生活;而脫離了規範治療的患者,才真是危機四伏。
物理調理美容應用
營養食物知識傳播
全民健康知識傳播保健團體,
讓更多人了解健康,增加養生的知識。
加入全民學習會員聯盟知識健康、營養師、藥師、醫師、免費諮詢、調理健康福利
文章圖片等部分內容及素材,來源於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台,中醫師、藥師、醫生、營養師,"由於文字、圖片、漫畫整理編輯發佈",主要目的分享信息,供全民健康知識傳播,如果文字、圖片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問題,請原作者及時告知,我們將立即更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