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earch
  • logo
  • search
  • fb line
  • menu
  • up
    養病、養生,必讀本報知識
    文學 回文學 稻穀飄香謝袁老

    稻穀飄香謝袁老

    成片的水稻,黃澄澄的穀子,微微南風吹來,稻浪形似金色漣漪。

    稍遠是如黛的山脈,起伏連綿,高低錯落;治湖,萬里長江衝擊而成的河跡湖,一湖碧水,緊緊相靠;

    遠遠望去,國營荊竹山林場山頂的風力發電塔桿直插雲霄。

    這裡是湖南省岳陽市臨湘市長江南岸邊的石嶺村,雖地處偏闢,卻有山有水。

    山水如畫,人們逐水而居,因水而生,「魚米之鄉」的美譽名聞遐邇。

    婦女證 自然療法導引

    每到收割季節,處處稻浪翻滾,稻穀飄香。

    時值七月,道路兩旁的水稻被沉甸甸的籽實壓彎了腰,廣袤的田野如同披上了一層金裝,稻田裡收割機駛過,穿梭如畫。

    堂哥繼雄泥巴滿褲腿,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滾落,隨著機器轟鳴聲,將傳輸帶上的稻穀,熟練地裝袋、打包,搬往機耕道上的農用車,運回家裡。

    門前水泥坪上已曬滿稻穀,堂哥一邊翻曬,一邊掰著指頭算與我聽,所有農田都種的雜交稻,屋前五鬥丘收成最好,李家畈的牛角丘雖受了點旱,但產量也不差。

    滿打滿算,早稻一季,收稻穀12000斤是「"蕎麥田裡捉烏龜」,十拿九穩。

    言談話語中,透出豐收後的喜悅。

    曾經的「盼豐年、慶餘年」,如今亦年年。

    堂哥繼雄一家12口人,18畝農田,三個兒子和兒媳婦在外面務工,家裡的農活就靠她和堂嫂做。

    不管是颳風下雨,還是赤日炎炎,他們已習慣了天天與土地打交道,是一個種糧的好把手。

    像他這樣捨得吃苦的農民,村裡多的是。

    免費學習會員 ★出現老化異常者。
    ★皮膚不清爽需長痘
    ★美容皮面不均,是五臟六腑,出現形成表徵,表現出來的,必自我健康知識。 月經證各種表現是警訊 閉經、痛經、停經、子宮出血、更年期、躁鬱症,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 腰酸背痛是身體的警訊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血壓高低者是警訊 是身體出現者,必自我先知,防病變未來知識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什麼是溫熱體 濕熱毒是重病源的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是保健康,保命長壽的守則。 蹲下去站不起來 起來很困難,是氣沒了,血沒了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氣虛血虛的 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憂鬱症是疾病原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 過敏性是身體的風證過高 過敏體質是健康退化的表徵
    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
    免費公益  學習會員
    健康需知保健
    1. 婦女證狀,學習會員知識須知,健康美麗。
    2. 四季感冒、八種咳嗽,學習會員知識防感染。
      (一般感冒有五種證型,咳嗽有八種證型,需學習知識防感染。)
    知識是防病、治病,全民需知,最好的保健。
    婦女&咳嗽

    石嶺村屬半湖半丘崗的地形地貌,絕大部分農田分佈在兩丘崗夾一畈中,或叫李家畈、張家畈、王家畈,受地形影響,農田是「冷浸田」,稻穀產量一直不高。

    去年,這裡被納入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,機耕道,排水溝等工程全部完工。

    從我懂事起,鄉親們就以種水稻為主,靠種糧維持最基本的生活。

    娶妻生子,送兒上學,造屋起居,都是糧食賣錢換來的。

   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,同樣是種糧,鄉親們一年四季「土裡刨食」,從播種到施肥,從春種到秋收,想盡辦法提高糧食產量。

    提高產量目的很單純,就是為了種田人有一口飽飯吃。

    而事實恰恰相反,由於缺少良種,再加上自然條件差,種田「靠天吃飯」,終日面朝黃土背朝天,一年下來,所收無幾,種糧的農民,吃政府返銷糧是經常的事。

    每年青黃不接的時間,挑起一擔擔蘿筐,厚著臉面遠近借糧渡日。

    這樣沒有尊嚴的日子並不好過,但為了飽肚子,也顧不了面子。

    後來的日子,雜交稻在農村大面積推廣種植,「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」,同樣的土地,卻有了不一樣的收成。

    交足國家的,留夠集體的,餘下是自己的,家家戶戶囤滿倉滿,再也不用為吃一口飽飯發愁了。

    轉眼進入了新世紀,鄉親們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,人人握靈蛇之珠,家家抱荊山之玉,什麼賺錢種什麼,什麼賺錢養什麼。

    將農田挖塘養魚、種植湘蓮,養殖龍蝦,吃飽肚子的同時,還賺得了大把票子,一棟棟新房拔地而起。

    國家為了糧食安全,「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」,出臺了一系列好政策,大力發展糧食生產,鼓勵農民積極種糧。

    除國家的獎補措施外,當地政府也出臺了多條措施,鄉親們種糧熱情一下子激發起來了。

    原來被鏟魚塘的農田,又回填種起了稻穀,原來種植湘蓮、養殖龍蝦的農田,也重新種起了雜交稻,並把單季改成了雙季。

    稻穀飄香,懷念袁老,謝謝您用一生的不懈努力,為人類戰勝饑餓立下不朽功勳。

    作者 | 朱雁波,男,臨湘市衛健局退休公務員。 辦公室工作多年,曾先後在人民日報、湖南日報、學習導報等多家報刊雜誌發表文章。

    20210527 | 谷蘭微刊第767期

    文| 朱雁波編輯 | 李仁

    資料來源:谷蘭微刊
    補氣血知識調理
    物理調理美容應用
    營養食物知識傳播
    VIP
    文章分享
    line LINE Facebook what What`s App
    更多文章
    本電子報結構、LINE官方帳號、FackBook粉絲頁、WeChat官方帳號、What`s App官方網站等等,著作權登記證號J-06-05-1100001,仿冒必究,請勿侵權(已授權者除外)
    如果對你有幫助,請加入我們
    全民健康知識傳播保健團體,
    讓更多人了解健康,增加養生的知識。
    加入全民學習會員聯盟知識健康、營養師、藥師、醫師、免費諮詢、調理健康福利
    state_flower
    line 入 草本閣群英會 group 醫師、藥師、營養師,免費分證健康養護 VIP會員
    聲明! 本報社為全民知識健康傳播公益團體
    文章圖片等部分內容及素材,來源於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台,中醫師、藥師、醫生、營養師,"由於文字、圖片、漫畫整理編輯發佈",主要目的分享信息,供全民健康知識傳播,如果文字、圖片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問題,請原作者及時告知,我們將立即更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