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經常口渴、頭痛,代表你鹽吃太多了
「柴米油鹽醬醋茶」,生活總是需要來一點調味料,才更有味道。
而食鹽是生活中必備的調味品,在煎、悶、燉、炒、煮等烹飪方式中,都有它的影子。
雖然很多美味的菜都要靠鹽來實現,但是,鹽吃多了,的確會對健康帶來潛在的威脅。
一、攝鹽量超標,身體會發出「信號」
過量攝入食鹽是引發高血壓、冠心病、中風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專家表示,鹽吃太多除了增加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,還有可能間接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。
當身體出現以下異常,可能是你的攝鹽量過高了!
1、想喝水
一旦攝入了過多鹽,致使體內鹽和水的電解質平衡被打破,出現失衡狀態。
此時,為了恢復平衡,大腦便會發出「想喝水」的信號。
尤其是在吃炸雞腿、薯片、烤鴨等高鹽食物時,還要搭配著飲料,這樣很容易產生口乾、想喝水的感覺,增加腎臟負擔。
最好是邊吃邊喝水,讓腎臟慢慢排泄出身體裡多餘的鈉和鉀。
2、思維不活躍
《營養學雜誌》的一項研究表明,輕度脫水會造成測量注意力、記憶力、推理能力和反應時間的認知功能,表現變差。
人在缺水的狀態下,是很難去思考問題的,而且注意力無法集中、情緒也變得低落。
吃太多鹽會出現脫水的徵狀,如果此時你在工作、學習的話,那麼你的大腦會變得反應遲鈍、思考能力也降低。
3、四肢等部位出現水腫
突然發現自己沒有長胖的跡象,但是手指、足部莫名腫脹起來,那可能是你最近吃太多鹽了。
一般來說,局部腫脹的徵狀,一天後就會消失,不過也是要警惕,持續、長期攝入過量的鹽,而出現水腫的時間。
4、經常上廁所
喝水並不是導致尿頻的唯一原因,鹽吃多了同樣會導致尿頻。
這一種現象是因為身體自我調節機制出現異常,腎臟器官需要通過不斷工作。
目的就是為了將身體內多餘的鹽排出來,維持水鹽平衡。
★皮膚不清爽需長痘
★美容皮面不均,是五臟六腑,出現形成表徵,表現出來的,必自我健康知識。 月經證各種表現是警訊 閉經、痛經、停經、子宮出血、更年期、躁鬱症,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 腰酸背痛是身體的警訊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血壓高低者是警訊 是身體出現者,必自我先知,防病變未來知識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什麼是溫熱體 濕熱毒是重病源的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是保健康,保命長壽的守則。 蹲下去站不起來 起來很困難,是氣沒了,血沒了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氣虛血虛的 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憂鬱症是疾病原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 過敏性是身體的風證過高 過敏體質是健康退化的表徵
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
健康需知保健
- 婦女證狀,學習會員知識須知,健康美麗。
- 四季感冒、八種咳嗽,學習會員知識防感染。
(一般感冒有五種證型,咳嗽有八種證型,需學習知識防感染。)

5、頭部隱隱作痛
食鹽攝入過多,增加血管的壓力,引起腦水腫,甚至擠壓神經,從而造成頭痛。
6、皮膚變得粗糙、乾燥
食鹽攝入過多,很容易造成組織之間的水分滯留,長此以往,細胞缺少水分,造成皮膚乾燥、長皺紋等。
二、小心生活中的「隱形鹽」
我們說的「鹽」,其實指的是鹽所含的「鈉」。
減少攝鹽量,不僅僅是少吃鹹味的食物,還要警惕一些食品中的鈉含量。
從食品的包裝成分上,我們就能看到標註的鈉含量(即鹽含量)。
那麼,到底有哪些日常食品藏著「隱形鹽」呢?
1、各種零食
一些餅乾、甜麵包、點心類的食物,幾乎都藏著隱形鹽。
為了更好的口感,這些食品在加工前都要加入含鈉的輔料。
另外,涼果蜜餞、果脯果乾等酸味零食的鈉含量也高,很容易被人們忽略。
蜜餞、果脯一般是經過長時間在鹽水裡浸泡,再取出來曬乾,用糖醃製。
一些鹹味的零食,如魷魚絲、牛肉乾、海苔、薯片、瓜子等,由於加入含鈉的添加劑(檸檬酸、苯甲酸鈉)較多,一般含鹽量高。
2、各種調味料
平時我們做菜加的醬油,含鹽量是很高的。
除此之外,辣椒醬、豆瓣醬、雞精、味精、蠔油、腐乳等調味品,更是含鹽量高的「大戶」
所以,大家在添加調味料時,要有所克制,少放一些。
3、腌肉製品
我們常吃的臘肉、火腿、罐頭肉、肉鬆等加工肉製品都含有較高的鹽。
因其含鹽量高,以便於長期風乾時可以抑菌、防腐,還能保持肉質的鮮嫩。
三、牢記3點,健康吃鹽不傷身
1、家庭控鹽
家庭減鹽可以使用限鹽勺、限鹽罐,做菜時少放高鹽的調味料。可以用天然香料或佐料來代替調味。
注意:做菜時,可在菜快煮熟後,再加一點鹽,這樣不僅保留鹹味,還可以少放鹽,從而達到控鹽的目的。
2、食用低鈉鹽
低鈉鹽添加了適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,鈉含量比普通的精製品低,適合中老年人食用。
由於低鈉鹽含鉀量較高,服用普利類及沙坦類降壓藥物、螺內酯以及腎功能不全的人,就不要選擇了。
3、攝入天然含鉀豐富的食物
日常生活中的新鮮蔬果、粗糧都含有鉀。
◆ 水果:香蕉、芒果、檸檬、李子等。
◆ 蔬菜:菠菜、芹菜、海帶、番茄等。
◆ 粗糧:紅薯、大豆、蕎麥、玉米等。
物理調理美容應用
營養食物知識傳播



全民健康知識傳播保健團體,
讓更多人了解健康,增加養生的知識。
加入全民學習會員聯盟知識健康、營養師、藥師、醫師、免費諮詢、調理健康福利

文章圖片等部分內容及素材,來源於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台,中醫師、藥師、醫生、營養師,"由於文字、圖片、漫畫整理編輯發佈",主要目的分享信息,供全民健康知識傳播,如果文字、圖片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問題,請原作者及時告知,我們將立即更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