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每天睡前做一遍,提高記憶力,延年益壽
大家對於藥王孫思邈了解嗎?
據史料記載,孫思邈一直活到141歲,是歷史上最長壽的醫生。
他是怎樣擁有長壽的呢?
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每天都會做的養生13法,這套養生法不但能夠延年益壽,而且對於很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。
1.髮常梳-針對頭痛、耳鳴
操作方法
將雙手掌互搓數次,令掌心發熱,然後10指向後,由前額開始用手梳頭髮,經後繞回頸部。早晚各做數次。
作用功效
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,可以明目,預防頭痛、耳鳴等。
2.目常運-針對近視、緩解眼睛疲勞
操作方法
1.合眼或閉眼均可,用眼珠轉圈,先左、上、右、下順時針方向轉;然後眼珠逆時針轉圈。重複3次。
2.搓手36下,將發熱的掌心敷在眼部。
作用功效
可明目、治療近視、緩解眼睛疲勞,尤其適用於經常玩手機,視力疲勞的人。
3.齒常叩-針對:牙痛、蛀牙
操作方法
我們把嘴慢慢的閉上,以此進行叩門齒、每個動作30~50次,但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,我們在叩門齒的時候必須出聲音。
作用功效
輕輕的叩,這個動作能夠給起到加強腸胃吸收,防止牙痛、蛀牙和牙退化的作用。
4.漱玉津-針對:延年益壽、健胃腸
操作方法
1.口微微合上,將舌頭伸出牙齒外,由上面開始,向左慢慢轉動,一共轉12圈,然後將口水吞下去。
之後再由上面開始,反方向再做一下。
2.口微微合上,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,而在口腔裡,圍繞上下顎轉動。
左轉12圈後吞口水,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。
吞口水時,盡量想像將口水帶到下丹田。
作用功效
唾為腎之液,因此經常做這動作,可以強健腸胃,延年益壽。
5.耳常鼓-針對:提高聽力、記憶力
操作方法
手掌掩雙耳,用力向內壓,然後放手,應該有撲的一聲,重複做10下。
作用功效
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後做,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。
★皮膚不清爽需長痘
★美容皮面不均,是五臟六腑,出現形成表徵,表現出來的,必自我健康知識。 月經證各種表現是警訊 閉經、痛經、停經、子宮出血、更年期、躁鬱症,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 腰酸背痛是身體的警訊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血壓高低者是警訊 是身體出現者,必自我先知,防病變未來知識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什麼是溫熱體 濕熱毒是重病源的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是保健康,保命長壽的守則。 蹲下去站不起來 起來很困難,是氣沒了,血沒了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氣虛血虛的 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憂鬱症是疾病原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 過敏性是身體的風證過高 過敏體質是健康退化的表徵
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
健康需知保健
- 婦女證狀,學習會員知識須知,健康美麗。
- 四季感冒、八種咳嗽,學習會員知識防感染。
(一般感冒有五種證型,咳嗽有八種證型,需學習知識防感染。)

6.面常洗-針對:美容、去皺紋
操作方法
搓手36下,暖手以後上下掃面。
作用功效
這動作經常做,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,同時不會有皺紋。
7.頭常搖-針對:頸椎病
操作方法
雙手叉腰,閉目,垂下頭,緩緩向右扭動,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,共做6次,反方向重複。
作用功效
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,防止頸椎增生,不過,注意要慢慢做,否則會頭暈。
8.腰常擺-針對:腰痛、腰椎間盤突出
操作方法
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。當身體扭向左時,右手在前,左手在後。
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,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。
反方向重複。最少做50下,做夠100下更好。
作用功效
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、固腎氣,防止消化不良、胃痛、腰痛、腰椎間盤突出。
9.腹常揉-針對:便秘、腹脹
操作方法
搓手36下,手暖後兩手交叉,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。
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。揉的範圍由小到大,做36下。
作用功效
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、吸收、便秘、腹脹。
10.攝谷道-針對:慢性腹瀉、男人早洩
操作方法
吸氣時提肛,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。閉氣,維持數秒,直至不能忍受,然後呼氣放鬆。
這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。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。
相傳這動作是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。
作用功效
本法有升提中氣,固精止洩的功效,對慢性腹瀉、男子性交時間短有不錯的效果。
11.膝常扭-針對:膝關節疼痛
操作方法
雙腳並排,膝部緊貼,人微微下蹲,雙手按膝,向左右扭動,各做20下。
作用功效
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,對關節炎、骨刺、風濕等膝關節疾病的康復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
12.常散步-針對:助消化、吸收
操作方法
挺直胸膛,輕鬆地散步。最好心無雜念,盡情欣賞沿途景色。
13.腳常搓-針對:失眠、多夢、高血壓
操作方法
1.右手擦左腳,左手擦右腳。由腳跟向上至腳趾,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。共做36下。
2.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,共做100下。
作用功效
常做這動作,可以治失眠、降血壓、消除頭痛。
物理調理美容應用
營養食物知識傳播



全民健康知識傳播保健團體,
讓更多人了解健康,增加養生的知識。
加入全民學習會員聯盟知識健康、營養師、藥師、醫師、免費諮詢、調理健康福利

文章圖片等部分內容及素材,來源於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台,中醫師、藥師、醫生、營養師,"由於文字、圖片、漫畫整理編輯發佈",主要目的分享信息,供全民健康知識傳播,如果文字、圖片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問題,請原作者及時告知,我們將立即更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