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法不對易顯老
睡覺,那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,不用學習也不用別人教,你睡了這麼多年,可知道你的睡覺方式正確嗎?
其實睡眠也是很有講究的,睡不好的話可能會老得快哦!
1.微醉入睡
據醫學研究表明,睡前飲酒入睡後易出現窒息,一般每晚2次左右,每次窒息約10分鐘。長久如此,人容易患心髒病和高血壓等疾病。
2.睡前生氣
睡前生氣發怒,會使人心跳加快,呼吸急促,思緒萬千,以致難以入睡。
3.睡前飽餐
睡前吃得過飽,胃腸要加緊消化,裝滿食物的胃會不斷刺激大腦。
大腦興奮,人便不能安然入睡,正如中醫所說「胃不和,則臥不安」。
4.相對而睡
人常常相對而睡,會導致一方吸入的氣體,大多是對方呼出的廢氣,大腦缺少新鮮的氧氣,易造成失眠、多夢,醒後頭暈乏力,精神萎靡。
5.帶妝睡覺
女性睡前不卸妝,皮膚上殘留的化妝品堵塞毛孔,造成汗腺分泌障礙,不僅容易誘髮粉刺,而且時間長了還會損傷皮膚,使其衰老速度加快。
6.露肩而睡
冬天露肩而睡,風寒極易入侵人體肩關節,導致局部經絡骨節氣血瘀滯,不易流通,造成風濕,關節炎,關節酸脹疼痛。
受風寒侵襲也易造成感冒,流鼻涕,引起呼吸不暢,頭暈頭痛。
營業處
7.帶胸罩入睡
戴胸罩入睡會招來疾病,特別是誘發乳腺腫瘤。
專家研究發現,每天戴胸罩超過17小時的女性,患乳腺腫瘤的機率比短時間戴胸罩或不戴胸罩者高20倍以上。
8.帶飾物入睡
帶著首飾睡覺很危險的。容易造成皮膚磨損、慢性鋁中毒、局部皮膚容易老化等。
9.看著電視入睡
如果在臥室看著電視睡著,不久後就會醒來。這將建立一個惡性循環使得劣質睡眠被加深。
建議把電視搬出臥室,別再床上看電視,床只能和睡覺聯繫在一起。
★皮膚不清爽需長痘
★美容皮面不均,是五臟六腑,出現形成表徵,表現出來的,必自我健康知識。 月經證各種表現是警訊 閉經、痛經、停經、子宮出血、更年期、躁鬱症,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 腰酸背痛是身體的警訊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血壓高低者是警訊 是身體出現者,必自我先知,防病變未來知識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什麼是溫熱體 濕熱毒是重病源的。您立即必需知的知識。是保健康,保命長壽的守則。 蹲下去站不起來 起來很困難,是氣沒了,血沒了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氣虛血虛的 是身體的警訊,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 憂鬱症是疾病原 您必自我了解知識修護。 過敏性是身體的風證過高 過敏體質是健康退化的表徵
您立即必知的知識。
健康需知保健
- 婦女證狀,學習會員知識須知,健康美麗。
- 四季感冒、八種咳嗽,學習會員知識防感染。
(一般感冒有五種證型,咳嗽有八種證型,需學習知識防感染。)
10.睡前飲茶
茶葉中含有咖啡鹼等物質,這些物質會刺激中樞神經,使人興奮。
睡前喝茶,特別是濃茶,更會讓人不易入睡。
11.睡前劇烈運動
劇烈活動,會使大腦神經細胞呈現興奮狀態,這種興奮在短時間裡不會平靜下來,人便不能很快入睡。
所以,睡前應盡量保持身體平靜。
12.枕著手睡
睡時兩手枕於頭下,除影響血液循環、引起上肢麻木及酸痛外,還易使腹內壓力升高,久而久之還會產生返流性食道炎。
消化不好,影響全身營養的攝入,久而久之,氣色枯槁。
13.蒙頭睡覺
蒙著頭睡覺易引起呼吸困難,隨著棉被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,氧氣濃度不斷下降,長時間吸進潮濕空氣,對大腦危害極大。
容易導致缺氧,易做噩夢。醒後則會感到頭暈、乏力、精神萎靡。
14.張口呼吸
閉口夜臥是保養元氣的最好辦法,而張口呼吸不但會吸進灰塵,並且極易使氣管、肺及肋部受到冷空氣的刺激。
15.對著風睡
人體睡眠時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,對著風睡,易受涼生病。
所以,睡覺的地方應避開風口,床離窗、門要保持一定距離。
16.坐著睡
坐著睡會減慢心率,使血管擴張,加重腦缺氧,導致頭暈、耳鳴現象的出現。
17.不關電熱毯睡覺
整夜開著電熱毯,不但使人醒來後感到口乾舌燥,還容易患感冒。
電熱毯的正確使用方法是,在睡覺前10分鐘接通電源,當被褥預熱之後關閉電源,只要進被窩時不感到驟涼就可以了。
18.儲存睡眠
人體不能儲存睡眠,為了熬夜而先多睡幾個小時,對人體是沒有多大幫助的。
其實,人體只需要一定質量的睡眠,多睡不但睡不著,對健康也是無益的。
19.睡眠不足
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。長期睡眠不足或質量太差,只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,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糊塗起來。
20.睡眠沒有規律
消除大腦疲勞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睡覺。如果長期的不能準時的睡覺,直接導致睡眠質量不好,加快腦細胞的衰退,逐漸的變笨了啊!
21.枕頭過高
從生理角度來講,枕頭高度以8-12厘米為宜。枕頭太低,容易造成落枕,或因流入大腦的血液過多。
物理調理美容應用
營養食物知識傳播
全民健康知識傳播保健團體,
讓更多人了解健康,增加養生的知識。
加入全民學習會員聯盟知識健康、營養師、藥師、醫師、免費諮詢、調理健康福利
文章圖片等部分內容及素材,來源於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台,中醫師、藥師、醫生、營養師,"由於文字、圖片、漫畫整理編輯發佈",主要目的分享信息,供全民健康知識傳播,如果文字、圖片或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問題,請原作者及時告知,我們將立即更改或刪除。